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重大主页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综合改革 >  正文
构筑大类培养和自由转专业的成才通道
信息来源:综改司   作者:  责任编辑:郭欣  发布时间:2015-03-19 15:31:18 阅读: 次

近年来,一些高校通过探索按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不断完善相应的课程改革和转专业办法,构建以学生为本、面向人人、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南京大学:本科生分三个阶段培养、三种路径发展

  实施“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个“三”指学生进入学校后将经历“三”个培养阶段:首先,本科生进校不再戴有专业“帽子”,而是通过大类招生进入“通识培养阶段”,全面提升人文与科学素养;其次,学生完成通识教育并达到专业准入标准后进入“专业培养阶段”,着重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最后,进入“多元培养阶段”,学生可修习多种个性化课程模块,满足自我成长需要。第二个“三”指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三”种发展路径:首先,学生可以参与各类科研训练或选修本硕贯通课程,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即“专业学术类路径”;其次,学生可自主设计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使自己发展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即“交叉复合类路径”;最后,学生还可通过选修就业创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接受“双师型”专家指导等,为今后走上职场或独立创业奠定基础,即“就业创业类路径”。

  构建通识通修、学科专业、开放选修等多元课程模块。新建各类通识课程272 门,制定14 个通识类学分的毕业要求。以学科、专业基本知识架构和前沿发展趋势为基础,借鉴国外80 余所一流大学培养方案,重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新建学科前沿课、交叉课和就业创业课162 门,为学生选择不同发展路径提供更多课程资源。将毕业总学分减至150 左右,同时大幅降低必修课比例,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建立保障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发布《新生学习指南》,完善导学机制,及时引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建立健全弹性学制、跨院系选课、缓修、缓考等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配套管理制度。使拥有课程、专业、发展路径自主选择权的学生成为改革的主体和发动机,形成自下而上推动教师、院系和管理部门变革的动力机制,改变以往改革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

  改革成效:“三三制”改革是本科教育领域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突破了以往只在“实验班”进行探索的形式,将范围拓展到全校、覆盖全体本科生,每年跨专业选课学生达 5000 余人次,跨院系准入志愿满足率超80%,实现了受益面最大化的目标。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球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显示,南大学生“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进步程度,经历“三三制”者显著优于未经历者;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进步程度与伯克利无显著差异。

大连理工大学:建立基于大类招生的宽口径培养模式

  试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一是从现行按专业招生逐渐向按学科大类招生过渡。根据学校工科特点及优势,在机械、电信、土木水利和化工4 个大学科下实施按大类培养。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一、二学年主要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进行打通培养。第三学年开始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和方向,进行宽口径专业分流培养。二是构建与大类招生和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其中“大类课程”占到总学分的23%-31%。学生经过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志趣、潜质、爱好和特长,再确定专业及专业方向,从而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发展局限。

  改革成效:调查表明,实行按大类招生和培养以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率、对学习环境的满意率、按时上课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转专业不再是尖子生“特权”

  本科生实现百分百自主选专业。学生至少有三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进校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院或学科类;二年级的春季学期可以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分流,有接收条件的院系申报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公布,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申请;二年级及更高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均可个别申请转专业。针对少数同学因成绩等原因不能转到自己“钟情”专业的情况,实施“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分离”政策,申请转专业未被接收的学生,只要修完意愿专业认定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即授予该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受学生原学籍所在学科或专业限制。

  三个“到位”保障转专业平衡有序。一是宣传到位。大一、大二下学期结束前,各院系以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专业详情,组织感兴趣的同学深入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实地考察。二是课程改革到位。在低年级设置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45%、26%。即使跨学院、学科转专业,由于前两年课程安排差别不大,学生转入后补习难度降低,在技术层面上扫清了自由选择专业的障碍。三是指导到位。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由25位学业指导专家为转专业、跨学科交叉学习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指导,指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开展个性化学习。由于配套措施到位,实行自由转专业以来,并未出现学生向某些热门专业过度集中、导致教学资源失衡的局面,学生转专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各专业转入转出人数基本持平。

  改革成效:自由选专业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出对人才培养的“加码”效应。以中国科大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获奖情况为例,2013年33名获奖学生中,有9名是转专业学生;2014年32名获奖学生中,有6名是转专业学生。

中国农业大学: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

  转专业不设门槛、允许多次选择。凡是有转专业意向的一、二年级同学均可在每学期开学初提交转专业申请。报名者可选择两个学院、每个学院可选填两个专业志愿,不对转出专业作硬性规定。同时,允许学生多次转专业,已转过一次专业的同学可再次提出转专业申请。一、二年级两年下来,每人至少拥有5次转专业机会。“自由转专业”实施三年来,共有1948人提出申请,1288人转入新专业,转专业成功率达66%。

  多措并举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一是开设新生研讨课,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教学内容以所在学院为背景、以学科优势为特色,帮助学生全面客观了解学院、学科、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增强认同感。二是推行大类招生,使学生有充分机会了解各专业特点。目前共设有11个大类招生、涵盖33个专业。学生入校后在专业大类学习1至2年,对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专业。三是鼓励修读辅修学位、满足学生学习不同专业的需求。在人文经管类专业中,面向学有余力、但不转专业的学生设置辅修学位课程。

  改革成效:“自由转专业”实施3年来,申请人数、转成人数及转成率逐年攀升。很多学生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社会学专业学生陈慕龄,因为喜欢经济学转到了农业经济专业,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3次,还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4 bet36365.com All righrs reserver.渝ICP备05005762号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