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重大主页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高教动态 >  正文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重庆大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发展成绩
信息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王奕 发布时间:2017-09-28 09:19:42 阅读: 次

有一颗中国心 传一种工匠魂

——重庆大学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IMG_5122.PNG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重庆大学的足迹】 

  

  重庆大学的“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是全国高校首个以“立德树人”为主题展示师德师风的展览馆。展览馆是全校师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大讲堂,也是新入校教职员工的第一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人生担当和家国情怀全方位引导师生传承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快速提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大学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学校通过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企业订单式培养、交叉学科培养等多种模式,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满足和支撑学生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越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越应拥有一颗坚定的“中国心”。重庆大学构建课堂教学、网络媒体教育、社会实践“三合一”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突出课堂教学专题化、网络教学外延化、社会实践项目化,探索通过理论、实践、网络“三合一”模式推进思政课程改革,更好地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融入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传播全过程,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人生课。


   学校改革后的课程设置,不仅着眼让学生“读懂”时代,而且注重让他们“读懂”自己。学生宿舍过去的“卧谈会”,变成了实践课堂的“宿舍时事论坛”;优秀学生标兵与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只要对个人品德养成、价值观塑造、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都是学校鼓励和指导的“微宣讲”,和组织英模事迹报告团一样,能够拿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实践学分。


   “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蒲清平教授的课堂上,还有朱日和阅兵,也有特朗普的推特;还有《人民的名义》《将改革进行到底》,《战狼2》等影视作品。最近的热点事件、深刻的理性解析,总让人有参与讨论的冲动。重庆大学有一大批像蒲清平这样钟情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课讲得极富艺术性的思政教师,他们几乎能够随时随地开讲。有些场合没有讲桌没有黑板,也没有投影仪和幻灯片,他们就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将思政教育做成互动式、参与式、混合式的“翻转教育”,引导学生“入场”,减少学生“离场”,实现学生“出场”,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存在感,在参与中体会成就感。


   各级党组织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坚强堡垒。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精神,重庆大学重点推进教师党支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着力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紧扣任务落实使教师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启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都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务。建立联系服务专家机制,重视在引进人才和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


培养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专注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重庆大学曾经创造中国科学界的多项第一:创建国内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研发我国化工史上第一批棓酸塑料、冯简教授成为中国北极科考第一人、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工业CT机、获得中国高校第一个国家发明奖……


   今天的重大人,以工匠精神续写着科技兴国的新篇章。“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获得者蒋兴良教授,为解决高压线路覆冰积雪的危害,在极端恶劣的野外环境下坚持电网外绝缘、覆冰与防冰减灾研究30余年,建起了世界首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解决了西电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输电难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工匠精神怎样才能弦歌不绝?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谆谆告诫:“不但需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反思,更有赖于保有持之以恒的专注。”学校完善硬件平台、丰富创新项目,组建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专业社团,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唤醒、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创新实践。


   “十二五”以来,重庆大学科研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上升到全国高校第16位,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225项、国家发明专利2766件,成为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局共建的13所高校之一。2016年,在校学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623项,其中国际特等奖2项、全国特等奖5项,全国一等奖53项。


服务社会不忘初心


   服务社会是磨砺专业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实践平台,更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重庆大学于2013年率先与云南省绿春县签订《定点帮扶合作备忘录》,成为全方位帮扶绿春县这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第一所高校。重庆大学选派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的师生,践行“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从人才、教育、技术等多方面对绿春进行了重点帮扶。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大学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产业、区域经济重大需求,依托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咨政等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学校围绕三峡库区、工业升级改造、发展规划等进行研究,形成5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用采纳。中央确立“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后,重庆大学与复旦大学等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了“长江经济带智库合作联盟”,新成立的3家新型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


   工匠精神的晕染和传承,让重庆大学师生的个人发展、学校的整体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全校师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近年来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投身西部,重庆大学由此成为向西部大开发输送人才最多的高校之一。西部很多省区市,都出现了“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重大人;哪里有工业,哪里就有重大人”的现象。


数读重庆大学.jpg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4 bet36365.com All righrs reserver.渝ICP备05005762号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02327